双下肢神经源性损害的症状包括肌力减退、肌肉萎缩、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尿便障碍,这些症状可能表明下肢神经受损,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评估和治疗。
1.肌力减退
双下肢神经源性损害通常由外周神经受累导致,如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等。受损神经无法正常传递冲动至肌肉,使肌肉收缩力量减弱。肌力减退主要表现在大腿和小腿肌肉,可伴随体重减轻。
2.肌肉萎缩
神经源性损害时,由于长期废用会导致肌肉逐渐失去功能性活动而出现肌肉萎缩的现象。这种表现可能集中在臀部、大腿后侧以及小腿肚处。
3.感觉障碍
当双下肢受到压迫或刺激时,会引发神经纤维传导异常,进而影响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麻木感。患者可能会感到下肢刺痛、烧灼感或者针刺样疼痛。
4.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系统是由植物神经构成的传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其功能是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包括心率、消化、呼吸等。双下肢神经源性损害会影响自主神经的功能,导致排汗异常、直立性低血压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出现在任何身体部位,但通常不具定位意义。
5.尿便障碍
如果双下肢神经源性损害影响了支配膀胱和肛门括约肌的神经,就会导致尿便障碍。典型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禁或便秘。
针对双下肢神经源性损害,可以进行神经电生理测试、磁共振成像以评估神经损伤程度。治疗措施可能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如利鲁唑片、维生素B族等。患者应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睡眠,以促进神经恢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