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震颤可能是由肌张力障碍、神经源性肌萎缩、缺钙、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癫痫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由于大脑基底节内侧运动前回皮质、脑干、脊髓等部位的功能异常导致肌肉持续收缩引起痉挛、强直、姿势和动作不正常。抗胆碱酯酶药物如盐酸苯海索可用于改善肌张力障碍患者的症状。
2.神经源性肌萎缩
神经源性肌萎缩是由于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肌肉无力和萎缩。受损的神经无法有效地传递电信号到肌肉,导致肌肉不能正常地收缩和放松,进而出现震颤。物理疗法如功能性锻炼可以增强患者肌肉力量,延缓病情进展。
3.缺钙
缺钙会导致神经和肌肉兴奋性增加,当血钙浓度降低时,会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从而导致肌肉抽搐和震颤。补充钙剂如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可纠正低钙血症,缓解相关症状。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此时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机体代谢活动加快,造成肌肉震颤。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片能抑制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控制病情发展。
5.癫痫
癫痫发作时,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局部形成痫灶后,异常放电会向周围扩散,导致肌肉阵发性抽搐和震颤。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片能够有效控制大多数类型的癫痫发作。
针对肌肉震颤的情况,建议进行血液电解质分析、甲状腺功能测定以及头颅核磁共振成像等相关检查,以排除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其他潜在的神经病变。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