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感是一种主观感觉,源于期望的和实际的社会关系之间的感知差异。尽管孤独本身并不具有临床疾病的状态,但它与一系列负面健康结果有关,包括压力、睡眠障碍、抑郁症状、认知障碍、冠心病、中风和死亡率。
值得注意的是,孤独的轨迹可能会受到人们环境的影响,例如,他们的生活安排、他们对社会支持的需求以及他们的身心健康。此外,一个人如何应对孤独的个体差异可能与一个人如何应对紧张的生活事件相对应。
然而,孤独感和痴呆症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楚。在一些研究中,孤独感与痴呆症风险增加有关。最近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一个人的孤独体验可能会发生变化,从中年到老年,个体间差异的可变性越来越大,这与其他人格特征的发现类似。
为了全面分析上述问题,来自美国麻省总院的精神心理专家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对不同类型的中年孤独感与痴呆和AD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表在Alzheimer Dementia杂志上。
研究人员使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中的一个项目评估认知正常成年人的孤独感。该研究中使用了弗雷明汉心脏研究(FHS)的数据,将孤独定义为无孤独、短暂孤独、偶发孤独或持续孤独,并应用Cox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图,以痴呆和AD作为临床结果(n=2880)。
结果显示,在对人口统计学、社会网络、身体健康和载脂蛋白Eε4进行调整后,持续性孤独感与痴呆分线近乎加倍(HR=1.91;95%CI:1.25-2.90;P<0.01)有关,而短暂的孤独却能显著降低痴呆风险(HR=0.34;95%CI:0.14-0.84;P<0.05)。其中,进一步对AD分析也得到相似的结果。
由此可见,中年持续的孤独感是痴呆和A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从孤独感中恢复表明对痴呆风险的恢复力。
参考文献:
Associations of loneliness with risk of Alzheimer's disease dementia i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https://doi.org/10.1002/alz.12327
擅长领域:中风后遗症、各种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偏侧面肌痉挛、视神经脊髓炎、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运动神经元病、癫痫、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血管性痴呆、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炎性肌病、睡眠障碍、眩晕症、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内科疑难杂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有独特经验。
擅长领域:精神分裂症前驱期和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躁狂症早期症状的鉴别诊断和治疗,人格解体的诊断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焦虑症,抑郁症和失眠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擅长领域:脱髓鞘,痴呆,神经症,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