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神经炎主要表现为手足或四肢麻木,可伴有疼痛,无力感。轻者指(趾)端麻木,重者可延伸至整个手掌及足部、四肢,甚至全身。感觉麻木困胀、屈伸不利、运动不灵活,“蚂蚁爬一样”或“针刺样感觉”,部分患者有“袜子”“袖套”型异常感觉,自觉皮肤变厚一样,感觉迟钝。不少患者常于夜间睡眠时发作,以至麻醒,或者早晨起床后双手困胀,麻木不适僵硬感,稍作活动后可缓解。以上症状在受寒,劳累后往往加重。伴有神疲乏力,手脚怕凉等表现。个别患者还有一些复杂的异常感觉,脚底如踩棉花或鹅卵石样异常感、或者触物刺痛感、烧灼感、触电感。病程严重可有肌肉萎缩。但多数患者病情初期肢体运动功能可以正常,一般不影响工作生活,化验检查神经系统也无明显损害病变(个别患者肌电图异常)。本病呈慢性进展过程,可延续数年至十余年。常见原因;①糖尿病,②某些西药副作用如痢特灵、甲硝唑、利福平,链霉素等抗菌素以及术后化疗药等;③高血压、高血脂、高粘血症等;④风湿受寒,关节劳损;5:炎症感染,创伤,各类中毒等。
西医西药治疗:
西医对本症的发病原因并不完全清楚,治疗以对症用药为主,常用药物如下:
①维生素B1、B6, 维生素B12、维生素C、芦丁片、弥可保、甲钴铵、安维胶囊。
②静脉输液:胞二磷胆碱,654-2、丹参注射液等③激素治疗:氢化可的松:100-300mg(或地塞米松5-15mg)加入5-10%葡萄糖液静脉点滴,疗程1月左右后,逐渐减量。
④地巴唑,辅酶Q10 ATP、辅酶A,细胞色素C。
西医目前认为本病尚属疑难病,缺乏肯定疗效,相对来说,效果不好,而且副作用较多。
中药治疗:
《实用中医内科学》对麻木的论述:[病因病机]:麻木一证属气血的病变,临床上常见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复杂变化。多因气虚失运,血虚不荣,风湿痹阻、痰瘀阻滞所致……总之,麻木一证,以气血亏虚为本,风寒湿邪及痰,瘀为标。麻木病因虽有多端,而其病机皆为气血不能正常运行流通,以至皮肉经脉失养所致。归根结底:气血不足、寒气阻滞、血脉不通、气血不能濡养经络是麻木病症的基础病因。
[范围]:本病是以症状命名的疾病,相类于西医的多种结缔组织疾病(如风湿、类风湿疾病),营养障碍疾病(如维生素缺乏症),代谢及内分泌障碍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等)以及其他疾病(如感染、肿瘤),在疾病过程中所发生的多发性神经炎,及周围神经损害。一些关节劳损性疾病,如腕管综合症、网球肘、颈腰椎疾病等,也常以麻木、胀痛为主要症状。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血管病变,也常以麻木作为主证或兼证。——摘选自上海科技出版社《实用中医内科学》第八章:气血津液病证,《麻木》篇, P517页。
常用中成药:王氏消渴止痛片 一次6片,一天三次,三个月为一个疗程,疗效显着治疗经验:
本病首要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气血不活,气血不通!由于气血运行不畅,不能濡养四肢筋脉所致。临床常见有;气血两虚;风寒湿邪;气滞血瘀,以及关节劳损增生等,影响了全身或局部气血的正常流通,从而出现肢体的麻木、疼痛。素体虚弱或劳伤过度、病后失养等容易引起气血两虚。血虚则血气运行无力。或由于风寒之邪,如受凉、受风、潮湿等因素侵袭身体,寒凝则血滞,血行不畅致生麻木。身体肥盛之人(多见于“三高”人群),过食油腻厚味,致使血液粘稠,血管硬化,血流缓慢,血液循环不良,造成人体组织器管供血不足,从而出现麻木。本专科采取益气活血,疏通筋络的方法配方用药,临床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本专科治疗经验:人体只有气血旺盛,血气才能运行流畅,气血足则筋脉得养。气血旺则阳气盛,风寒之邪自散,血脉自通,瘀滞自除,此为治本之法。所以,一定要理解中药治疗的意义,中药并非直接消除麻木,那样是无法取得实质性疗效的。很多人在治疗时习用天麻、杜仲、全蝎、蜈蚣、乌蛇、地龙等药,一味地治麻木,片面地活血化瘀,这种方剂效果不好,治不了根本。本专科中药以补养气血、调理气血为主,扶助人体元气。“正气旺盛,气血自通”这是用药的关键。附:本专科中药主要组方;党参 黄芪 红花 鸡血藤 三七 西洋参 龟板 红景天 当归 炮山甲等二十三味。本方有促进损伤神经恢复的良好效果,对各类神经炎,关节劳损,颈腰椎病等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有显着疗效,其作用远远超过西药维生素,神经营养剂,同时本方温补气血,疏通经络,具有补气养血全面调理人体脏腑机能的作用。
(实习编辑:谭勇)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