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令人窒息!这个因素让卒中风险翻倍,知道的人却少之又少

2020-01-08 00:00:02医学界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让我吸着氧给大家介绍这两项研究……

  让我吸口氧再说话……

  这次要给大家介绍的研究真的是字面意义上的令人窒息!

  PM2.5指的是空气动力学直径为2.5μm或更小的可吸入颗粒物(PM)。

  令人担忧的是,面对这种污染物,我们的肺就像貔貅似的只进不出,把这些颗粒统统都收入囊中,这将对身体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2018年8月,来自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EJM发表研究[1],评估了全球652个城市的PM2.5和PM10的数据发现,随着PM浓度的增加,死亡风险持续增加,没有发现死亡风险增加的阈值;

  2019年10月,清华大学参与的研究[2]紧随其后发表于BMJ,发现美国人民短期暴露于PM2.5还会导致各类疾病的住院负担加重,增加了大量的医疗成本;

  2019年12月,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团队同时与BMJ发表研究[3,4],分别阐述了长期和短期的PM2.5暴露对于中国人卒中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

  


  一 令人窒息,PM2.5一吸叫你中风!

  第一项研究是在中国15个省开展的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险的预测项目(China-PAR),研究纳入了117575名没有卒中的中国参与者,评估了参与者居住地2000-2015年期间的长期PM2.5水平与卒中之间的关系。

  随访期间参与者所接触的平均PM2.5水平为64.9 μg/m3,范围从31.2 μg/m3至97.0μg/m3不等,共记录到3540例卒中事件,63.0%为缺血性卒中,27.5%为出血性卒中。

  结果发现,与接触的PM2.5水平最低(<54.5 μg/m3)的1/4人群相比,接触水平最高(> 78.2 μg/m3)的1/4人群中的卒中发病风险会增加53%(HR 1.53, 95%CI 1.34-1.74),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幅度为82%(1.82, 1.55-2.14),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幅为50%(1.50, 1.16-1.93)。

  PM2.5水平的水平每增加10 μg/m3,相应的卒中风险就会增加13%(1.13, 1.09-1.17),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分别增加20%和12%(1.20, 1.15-1.25; 1.12, 1.05-1.20)。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老年人和超重人群对于PM2.5水平更为敏感,PM2.5水平升高与缺血性卒中风险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在PM2.5水平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卒中风险几乎是线性上升,各种分析均没有改变研究的结果。吸烟状态和总胆固醇水平对于结果也没有影响。

  研究人员提及,环境中的PM2.5可能会活化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增加细胞因子的释放而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速,从而增加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而PM2.5水平与出血性卒中之间的关系则可能与动脉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内皮功能障碍、血管脆性增加有关。

  虽然本次研究的结果与之前其他研究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但其他研究如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的数据主要来自于PM2.5负担较低的高收入国家,这项研究则填补了高PM2.5水平下的数据空白,同时也为中低收入国家应对PM2.5相关的疾病负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二 还没完呢,PM2.5还要让你心梗!

  第二项研究则评估了短期的PM2.5暴露对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研究纳入了2014-2017年中国184座城市中8834533例心血管疾病住院的患者,评估了PM2.5暴露与各类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期间,平均每天有47例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其中26例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例为心力衰竭、2例为心律失常、14例为缺血性卒中、2例为出血性卒中。

  结果发现,PM2.5水平的水平每增加10 μg/m3,当天的心血管疾病住院风险就会增加0.26%(95%CI 0.17%-0.35%),缺血性心脏病住院率增加0.31%(0.22%-0.40%),心力衰竭住院率增加0.27%(0.04%-0.51%),心律失常住院率增加0.29%(0.12%-0.46%),缺血性卒中住院率增加0.29%(0.18%-0.40%),但出血性卒中住院率没有显著的变化。

  PM2.5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并非线性增加,而是在PM2.5水平低于50 μg/m3时最为陡峭,之后则会拐个弯。

  与PM2.5  <50 μg/m3的日子相比,PM2.5 水平为15-25 μg/m3、25-35 μg/m3、35-75 μg/m3和>75 μg/m3时,增加的心血管疾病住院风险分别为1.1%、1.9%、2.6%和3.8%;PM2.5水平继续增加之后,风险的增加则趋于平缓。

  分析没有发现PM2.5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在男女之间的差异,但年龄较大的人群比较容易受到PM2.5水平的影响而住院,此外南方人受到PM2.5水平的影响也更大。

  研究人员指出,在这项研究中,PM2.5水平的增加与心血管疾病住院风险之间的联系似乎没有其他研究那么紧密。

  这可能是由于中国的平均PM2.5水平太高(50 μg/m3),而在美国的类似研究中,PM2.5的平均水平仅为15 μg/m3。PM2.5水平超过50 μg/m3对于人们的影响似乎趋于饱和,这可能是因为人们在忍到这一水平的PM2.5之前,就早早去了医院。

  空气污染不容忽视,中国有14亿人口,绝大部分人口都暴露在PM2.5之下,即使PM2.5水平每增加10 μg/m3仅增加0.26%的心血管住院人数也会是个巨大的数字。

  三 继续努力,PM2.5永远都嫌太多!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随着PM2.5的水平不断升高,其它疾病也不例外。

  美国的研究显示,短期的PM2.5暴露不仅可以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病的住院风险,增加大量的医疗花费,对于更多大家不太关注的疾病也具有类似的效果,这份疾病的名单包括败血症、体液和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帕金森病、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和血栓栓塞等等[2]。

  空气污染,远不是咳嗽两声、擦擦鼻涕那么简单!

  2013-2017年中国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估计的全国人口加权年平均PM2.5水平在5年内从61.8 μg/m3降至42.0μg/m3[5]。可是这显然还不够,甚至都没有达到中国自己的2级空气标准。

  中国的2级空气标准要求年中的平均PM2.5水平低于35 μg/m3,1级空气标准要求年中的平均PM2.5水平低于15 μg/m3,而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指南则更为严苛,要求年中的平均PM2.5水平低于10 μg/m3。

  PM2.5水平并没有一个安全的阈值,即使是空气较好的地区仍可以进一步降低环境中的PM改善公众健康。低一点,更低一点,将会是我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追求。

  虽然“空气咱不行,卒中第一名”[6,7],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管好自己。全球的卒中危险因素包括高收缩压、饮食、吸烟、高胆固醇、空气污染、高血糖、高BMI、运动不足、药物/酒精滥用和肾功能受损等[7],而对于中国人而言,卒中的危险因素则主要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饮酒、空气污染、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以及钠摄入量高,这些危险因素2013-2014年可能影响了中国近3亿人[8]——出门憋住一口气是不可能了,管好自己的嘴倒是值得试试。

  Reference

  [1] Liu C, Chen R, Sera F, et al. Ambient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and Daily Mortality in 652 Cities. N Engl J Med. 2019;381(8):705–715. doi:10.1056/NEJMoa1817364.

  [2] Wei Y, Wang Y, Di Q, et al. Short term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hospital admission risks and costs in the Medicare population: time stratified, case crossover study. BMJ. 2019;367:l6258. Published 2019 Nov 27. doi:10.1136/bmj.l6258.

  [3] Huang K, Liang F, Yang X, et al. Long term exposure to 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incidence of strok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from the China-PAR project. BMJ. 2019;367:l6720. Published 2019 Dec 30. doi:10.1136/bmj.l6720.

  [4] Tian Y, Liu H, Wu Y,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pollution and hospital admissions for cause specif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ime series study in 184 major Chinese cities. BMJ. 2019;367:l6572. Published 2019 Dec 30. doi:10.1136/bmj.l6572.

  [5] Zhang Q, Zheng Y, Tong D, et al. Drivers of improved PM2.5 air quality in China from 2013 to 2017.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9;116(49):24463–24469. doi:10.1073/pnas.1907956116.

  [6] GBD 2016 Lifetime Risk of Stroke Collaborators, Feigin VL, Nguyen G, 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 Country-Specific Lifetime Risks of Stroke, 1990 and 2016. N Engl J Med. 2018;379(25):2429–2437. doi:10.1056/NEJMoa1804492.

  [7] GBD 2016 Stroke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stroke, 199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Lancet Neurol. 2019;18(5):439–458. doi:10.1016/S1474-4422(19)30034-1.

  [8] Wu S, Wu B, Liu M, et al. Stroke in China: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in epidemiology,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Lancet Neurol. 2019;18(4):394–405. doi:10.1016/S1474-4422(18)30500-3.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吴沪生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擅长领域:小儿内科常见病,小儿癫痫、神经免疫病(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等),肌肉病以及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病。

  • 任惠主任医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领域:癫痫、头痛、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内科诊断及治疗

  • 路顺义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如脑血管病、痴呆、脑炎、脑膜炎、脑囊虫病、癫痫、锥体外系疾病、脱髓鞘病、周围神经病、植物神经病、运动神经元病、肌病、颈椎病、脊髓病、头痛、眩晕、昏迷、睡眠障碍等给予合理正确的检查、诊断以及确实有效的治疗外,尤其擅长诊治神经系统和涉及其他专业的各种疑难、复杂、罕见病症。在教学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山西省培养了数百名神经内科专业人才,其中绝大多数是骨干力量,部分已成为省内学科带头人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瘤等各种垂体疾病,以及其它内分泌疾病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