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页 > 神经科 > 综合栏目 > 专家访谈 > 正文

我国有了先进手术,可以治帕金森!超过15万的患者已经受益

2019-11-11 14:21:47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帕金森患者在度过药物的“蜜月期”后,还可寄望于有“脑起搏器”之称的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的治疗,从以前局麻方式现在可用全麻电生理监测下进行手术,避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紧张不安的情绪,效果与局麻无异,目前已开展120例,居全国首位。

看着黄宏滔滔不绝的讲着自己患病历程,你不会相信在2年前,他还因为患上帕金森导致全身止不住的颤动而闹过自杀,他形容过去的那段时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我是03年时就出现了帕金森的相关症状表现了,刚开始是面部有点僵硬,慢慢的全身变得无力,运动变得迟缓,爱打的篮球也只能放弃。”黄宏回忆,直到11年再读研究生的时候,才被发现是帕金森病。

“我是一名老师,需要对着学生讲一堂课,可讲着讲着身体就开始颤动起来,有时候觉得自己就像个猴子一样被讲台下的学生取笑,服药后效果开始还不错,后来出现了严重的异动,不服药就冻结,整个人几乎不能动,但服了药效果只能维持一下下,一天7、8次服药对身体产生的危害也不轻。”

黄宏表示,2017年,在药物控制失效后,他接受了脑起搏器手术,恢复了对自己的控制,欣喜若狂。“如果没有这个手术,我可能已经死了。”

黄宏并不是个例,据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以来,与国际接轨,脑深部电刺激术已开展超过500余侧,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刘金龙教授介绍,帕金森患者在度过药物的“蜜月期”后,还可寄望于有“脑起搏器”之称的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的治疗,从以前局麻方式现在可用全麻电生理监测下进行手术,避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紧张不安的情绪,效果与局麻无异,目前已开展120例,居全国首位。

广东省帕金森病患者人数首破20万,专家提醒:震颤、僵直,警惕帕病来袭

目前中国患帕金森的人数超过300万,以每年10万人的速度增长,有数据统计,2030年超过一半以上的帕金森病人将会在中国,如此庞大的发病人群和高增长率,却有90%的中国人不了解帕金森病,超过70%的人完全没有听过帕金森病。

“不少市民提到帕金森会想到霍金,或者把渐冻症、老年痴呆、肌肉萎缩、小脑萎缩等套在帕金森病的‘脑袋’上,这些都是错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刘金龙教授说道。

那什么是帕金森病?它其实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脑内黑质部位出现了急剧结构退化,不能产生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而使脑部指挥肌肉活动的能力受到限制,大大阻碍了患者的活动能力,“由于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年龄越大患病的几率越高。”刘金龙教授表示,但目前中国患者仅有40%的就诊率,小于40%患者接受了药物治疗。

据悉,帕金森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年龄越大,患病的风险越高。迄今为止,病因未明确。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平常所见的手抖、手部呈现搓丸式动作等;

肌肉僵直,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和躯体通常都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很僵硬,初期感到某一肢体运动不灵活,有僵硬感,并逐渐加重,运动迟缓,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动作都有困难;

如果拿起患者的胳膊或腿,帮助他活动关节,会明显感到他的肢体僵硬,活动其关节很困难;

再者就是运动迟缓,如解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变得比以前缓慢许多,或者根本不能顺利完成;

除此之外,字越写越小的“小写症”、“面具脸”也是其主要症状表现之一。

“攻入颅腔”解密DBS“神”科技,点燃帕金森病人新希望

近日,央视纪录片《手术两百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其中一个片段描述了帕金森病人在得病后身体出现了难以控制的震颤和僵硬症状,只能长期依赖药物维持正常生活,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药物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严重到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旦患上帕金森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只会越来越糟吗?药物难道也会失去效果吗?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患者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虽不致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目前的科学研究还没有发现帕金森病的明确病因,因此目前所有的治疗手段都是控制症状”,刘金龙教授解释道。

不少患者更愿意去选择“偏方”或者“秘方”,它们往往打着所谓的根治的幌子欺骗患者,刘金龙教授表示,目前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为先,手术治疗(脑起搏器手术)为后,即便是几年前热炒的干细胞治疗,也只是处于实验室阶段,有零星个别的案例显示有效,但目前无法大面积应用于临床,“因此,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科学诊断,科学治疗。”

刘金龙教授指出,“当帕金森疾病进展到四到五年左右,伴随药物疗效的明显下降、药物副作用出现、如‘开关现象’‘异动症状’等出现时,是进行外科治疗即脑起搏器手术的时机,脑起搏器手术可以大大缓解帕金森病人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所谓脑起搏器,即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是帕金森病外科治疗领域里程碑式的新技术。它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内核团,进而达到控制患者症状的目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之一。这项技术目前在临床已经使用超过30年,已累计造福超过15万帕金森病患。

全麻电生理监测下手术,让患者更“安心”

医疗技术发展到现在,帕金森DBS手术也有了更多的发展,最明显就是从局麻到现在的全麻,“以前帕金森患者手术时是局麻的,患者在神志清醒下手术,常会让帕金森患者过于不安,导致医生寻找核团的难度增加,有数据统计,从影像学上定位好了的脑内核团,在实际操作中有50%的更换率。”刘金龙教授说道。

而全麻下,通过电生理监测,可以准确的找到核团,患者安心做完手术,在病房醒来后身体恢复正常,当然,这种手术是一项非常精密的手术,如果每一个环节都计算在内的话,那么整台手术需要200多个步骤,对医生和手术团队的要求非常高。

不少患者担心DBS手术的安全,对此刘金龙教授表示,脑起搏器手术在长达三十多年的使用过程中证明其是安全可靠的,并且随着技术的更迭,更拥有MRI核磁兼容的特性,保障了患者在手术之后,依然拥有核磁检查其他疾病的机会,而不用为此而关机,最新一代的脑起搏器可充电使用15年,减少了更换电池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同时,作为一项神经调控领域的高科技,脑起搏器在其他运动功能障碍疾病领域也获得了很好的应用,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癫痫疾病也可以开展。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刘金龙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

1988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留校中山一院神经外科工作至今,1996年研究生毕业,获中山大学外科学硕士学位,2006至今多次参加美敦力大学DBS全球培训,到过美国、德国、香港、韩国和台湾等地参观学习。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