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页 > 神经科 > 综合栏目 > 专家访谈 > 正文

得了帕金森病很绝望?七旬老人脑部装“起搏器”重拾欢乐人生

2019-04-04 10:37:22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震颤手、僵尸步、面具脸……“帕金森”就像是“怪兽”吞噬神经,常使患者陷入身体不听使唤的绝望中。据统计,全球有约450万帕金森病患者,近一半在中国。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超过1%,而且每年新发病例近十万人。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中国2030年帕金森病患者将近500万。但最近一次全国6000人调查显示,居然90%的人不了解这个病,更不清楚如何合理治疗帕金森病!

  脑部装个“起搏器” ,可缓解帕金森症状

  科技发展至今,帕金森病仍无法根治,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能大幅缓解症状。帕金森病治疗方式以药物治疗为主,早期可很好的控制症状,中晚期过了药物治疗“蜜月期”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脑深部电刺激术(DBS)。

  1999年,DBS手术首次进入中国,距今正好20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作为华南第一家、全国第一批开展DBS手术的单位,1999年至今,张世忠教授团队已治疗两百多名帕金森患者。

  2019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正式成立,隶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成为华南地区第一个独立成科的功能神经外科,也标志着珠江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将向着专业化的方向更进一步。

  多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展,手术精准性不断提高的同时,DBS手术年龄适应征也在不断放宽,2006年欧洲神经科学协会联盟晚期帕金森病治疗管理指南:基于风险考虑,建议接受DBS手术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下;2012年《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患者年龄应不超过75岁;进行受益和风险的个体化评估后可放宽至80岁左右;以严重震颤为主的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珠江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张世忠教授提醒,脑深部电刺激术适用于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该治疗方法主要改善患者肢体运动症状,而并非治愈帕金森病本身。事实上目前临床使用的帕金森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和DBS在内都仅仅是改善症状,而疾病本身仍在缓慢进展。我们对于帕金森病治疗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尽量使患者回归社会、正常生活。

  帕金森的非运动症状需引起关注,调整好心态康复效果好

  帕金森病除了“手抖”、僵直、迟缓等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运动症状,其实还又很多非运动症状。珠江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谢惠芳教授介绍说,常见病人出现情绪的改变,因为多巴胺神经元的减少,导致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睡眠障碍等。疾病本身的痛苦已经给病人带来很大打击,所以他们很需要家人的支持帮助,从而调整心态,面对疾病。

  4月2日,39健康网编辑在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见到了两位帕金森病患者,一个75岁,一个50多岁,他们都是在服药效果减弱之后,几年前就接受了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在脑部埋入了一个“小开关”,电极持续刺激脑神经,帮助他们减缓帕金森带来的种种症状,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

  案例1:27岁开始患病,坚持做“帕金森病友之家”公益网站

  卢老师(卢兆基)今年50岁了,23年前确诊为“帕金森病”。

  当时,他只有27岁还很年轻,是高州一家中学的物理老师。一次吃饭时觉得自己的手不由自主颤抖了一下。几天后,卢兆基正在上课,突然,他拿着粉笔的手又抖了一下。当地医院医生告诉他有可能是帕金森病早期症状,两年后得到确诊。

  辗转全国各地求医的几年里,他一直顽强地抗击病魔,并一直坚持执教。每天早上,吞下两粒药片,让自己的身体在有限的两个小时里恢复正常,拿起粉笔给学生讲课。可药力一过,他就会被“打回原形”,动作僵硬,说话吐字不清,手指无法张开,四肢不断颤抖,站立不稳……生活完全无法自理。

  2003年,患病已7年的他,动作迟缓得像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执笔写一个字都要花上5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得知华南地区最早开展帕金森DBS手术的张世忠教授团队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卢兆基慕名前来,并在公益资助下,成功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术,术后恢复良好。

  术后的卢兆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热心参与患者交流活动。辗转各地求医多年,走过不少弯路,深有感触的他,自发建立了“帕金森病”公益网站,分享帕金森病防治相关的科普知识,并设有“病友论坛”版块,为病友们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

  多年来,卢兆基正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不断点燃着自己的希望——“我不能放弃,不能就这样倒下去,我还要教书,我的手还要拿起粉笔!”面对病魔,他没有低头,也希望通过做公益网站,帮助并鼓励更多的病友们,“黑夜过后就是黎明,冬天过去春天就到了!”

  案例2:75岁老太治疗后回归生活,现在能包400斤端午粽

  “来,请你们尝尝我包的粽子!”在珠江医院神经外科病房,75岁高龄的卢贞华热情地招呼医生和护士们吃粽子,感谢他们多年的关照。

  卢老太太她在8年前意外摔倒两次住院治疗后,被确诊为帕金森病。她开始出现全身酸痛,晚上做噩梦、大喊大叫等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乐观的她一开始并不以为意,照样唱歌、跳舞、做义工,帮邻居包粽子,还被评为“天河区好人”。

  随着疾病慢慢进展,用药量越来越多,抖动得越来越厉害,腿脚越来越不方便,甚至腰都直不起来。到2017年底,卢阿姨已经基本失去行动能力,体重掉了十多斤,就连上厕所都需要老伴搀扶。

  她打听到在脑内装个“起搏器”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抱着一丝希望,老人找到了珠江医院主治医师张世忠。幸运的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十天出院,卢老太已经能好好睡上一觉,不再做噩梦了!体重也慢慢回升。

  每到端午节的时候,热心的卢阿姨又拿出了自己的“绝活”,上门帮邻居们包粽子——几天内包了将近四百斤。

  (通讯员:伍晓丹)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谢惠芳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医学博士,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神经系统常见病、危急重症及疑难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特别策划
帕金森
擅长帕金森专家更多
  • 任惠主任医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领域:癫痫、头痛、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内科诊断及治疗

  • 刘承勇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擅长领域:从事外科学以及急诊外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3年,擅长神经创伤及神经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颅内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椎管内病变手术治疗,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在脑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 高晓峰主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诊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偏侧面肌痉挛、急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各种神经痛、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中枢神经系统各类感染性疾病、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脑性瘫痪、缺血缺氧性脑病、脱髓鞘脑病、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遗传性共济失调、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性肌病、睡眠障碍、眩晕症、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不全、雷诺病、全身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病变、中毒和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神经系统疾病等。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