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证据表明,少量或适量饮酒(每周1~6个标准杯)可以减少总死亡率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FDA所定义的“适量饮酒”为:女性每天饮酒量<1个标准杯,男性饮酒量<2个标准杯。在美国,一个标准杯为12克乙醇,相当于12盎司普通啤酒、5盎司12度酒以及1.2盎司蒸馏烈酒中所含乙醇量。
不过,过量饮酒会导致灾难性的健康后果。酒精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过量饮酒可导致神经系统明显损害,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酒精中毒所致神经系统损害可选择性使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神经细胞受累。本文对7种慢性酒精中毒性疾病,主要就其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特点加以概述,或对患者及时诊断及早期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一、酒中毒性小脑变性(ACD)
ACD是嗜酒者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CT和MRI研究表明,慢性酒中毒患者几乎都有小脑萎缩。本病是慢性酒中毒引起的营养缺乏所致,是营养源性神经系统疾病,病理改变主要累及小脑蚓部的上部和前部。
临床主要表现为躯干性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及站立困难,上肢多不受累,只少数患者上肢运动时出现震颤。此外,常见出现眼球震颤和构音困难。症状发展数周至数月后,最终卧床而难以行走。如果继续饮酒,可因体内硫胺素及其他维生素供给不足,病情继续加重。
本病的病理及临床表现易与Wernicke脑病混淆,小脑症状伴眼外肌麻痹和记忆障碍通常提示Wernicke脑病,酒中毒性小脑变性只表现为小脑症状。
目前治疗主要应停止饮酒,口服大量维生素B1,维生素B1或水溶性维生素肌内注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等,可使症状停止进展并好转。
二、慢性酒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病
本病是慢性酒中毒较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长期酗酒者,病程渐进性发展,历时数月至数年,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均可受累。主要病因为乙醇的神经毒性作用及维生素B1缺乏;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和烟酸等缺乏及代谢障碍也与发病有关。病理改变主要为肢体远端周围神经轴索变性及髓鞘脱失,何者首先发生病变尚未肯定。
首发症状多为下肢感觉异常如小腿或足底麻木,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并有小腿后部压痛。震动觉损害较位置觉显著,同时下肢远端肌肉无力,踝反射消失,最终上下肢远端肌肉无力均加重,四肢腱反射均消失,可出现手套袜型感觉缺失。周围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虽不多见,但偶可见大小便失禁,低体温,心律失常,食道蠕动,泌汗增多,皮肤变薄,发红或发绀等。
其治疗主要是戒酒,改善营养饮食,补充B族维生素及康复治疗。痛性感觉异常可服用加巴喷丁或阿米替林处理急性疼痛,但并非治本措施。
三、急性及慢性酒中毒性肌病
本病是乙醇毒性作用导致的肌肉病变,严重程度与饮酒量有关。
急性酒中毒性肌病可威胁生命,酗酒数日后即可发生,出现肌肉疼痛、痉挛、肿胀及触痛,近端肌无力,严重者因大量肌肉坏死出现肾衰竭。慢性酒中毒性肌病常合并周围神经病,典型的患者表现肢带肌渐渐无力,主要累及髋部及肩胛带的肌肉,缓慢发展数周至数月,可有明显的肌肉消瘦。偶有肌痛或肌纤维颤动。约10%~30%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
本病的治疗,戒酒是首要的,另可给予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患肌康复治疗可能改善症状。
四、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PM)
CPM是脑桥基底中央对称性脱髓鞘肌病,可见于长期饮酒、营养不良或恶病质患者。患者多有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代谢异常,也可有低血压。
CPM的临床表现可由无症状至昏迷。症状多发生在快速纠正低钠血症后2~3 d内。CPM可出现构音困难、真性或假性球麻痹、眼肌瘫痪、四肢瘫痪、抽搐及“闭锁”状态。CSF检查常显示蛋白质及髓鞘碱性蛋白水平升高。本病预后差,死亡率高,可于发病后数日至数周内死亡。
对于CPM的预防和治疗,除对低钠血症做恰当的处理外,还应对原发性疾病如高血压病、急性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酒精性酮尿、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加以治疗。对有过度利尿脱水以及长期限盐饮食者应适当调整。
五、胼胝体变性(MBD)
胼胝体变性或称为Marchiafava-Bignami病,其病因不清,通常认为与酒中毒或营养不良有关,多见于长期嗜酒者。
胼胝体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新皮质纤维主要的联络通路。受损后主要出现多样半球间失联系的临床表现。急性MBD出现抽搐,意识障碍且可迅速死亡,亚急性者为多种程度的精神混乱、构音困难、行为异常、记忆缺失及步态障碍,慢性者呈现轻度痴呆,可进展数年之久。
MBD的治疗对病因不明者较差,但有些报告采用硫胺素(维生素B1),皮质激素治疗可以获得改善。
六、酒中毒性痴呆
酒中毒性痴呆是酒精对脑组织的慢性直接作用所致的原发性、特征性痴呆。系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脑器质性损害,是慢性酒中毒最严重的状态。表现为震颤、谵妄、痉挛发作、急性或慢性人格改变、智力低下、记忆力障碍等。
其发生可能与酒精对脑组织的直接毒性作用,以及酒精中毒导致的痉挛、低血糖、B族维生素缺乏等对大脑的综合性损害有关。还有遗传因素,酒中毒的发生率在一级亲属中较一般人群高7倍。酒精对大脑损害的敏感性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酒中毒性痴呆多数患者隐袭起病,慢性病程,初期表现为倦怠感,对事物不关心,情感平淡,出现焦虑、烦躁,衣着污垢,不讲卫生和失去礼仪等。晚期语言功能受损,仅能片言只语,最后卧床不起,尿失禁,多因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酒中毒性痴呆轻症患者应立即戒酒。如酒瘾已深,以往曾发生癫痫、谵妄、幻觉等戒断症状,为防止骤然停饮导致戒断反应,可予氯丙嗪口服或肌注。要达到长期戒酒目的,主要需了解病人形成酒精依赖的心理社会因素,因人制宜采取措施,使病人树立戒酒的信心和决心。
七、Wernicke脑病
Wernicke脑病(WE)或Wernicke-Korsakoff综合征(WKS)是慢性酒中毒常见的代谢性脑病,是维生素B1缺乏导致的急症。本病神经病理急性期肉眼即可在第三和第四脑室周围,下丘脑包括乳头体、丘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第四脑室底部查见点状出血。值得注意的是25%急性患者肉眼检查乳头体正常。多数病理损害对称,罕见有脑室周围坏死。
WKS的临床表现起病多为急性,可因误诊或治疗所用的硫胺素不足以在体内利用而病情转呈慢性状态。WE的发病年龄为30~70岁,平均42.9岁,男性稍多。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典型表现为眼外肌麻痹、精神异常及共济失调等三组特征性症状。大多数患者伴低体温、低血压和心动过速,部分患者伴肝病、心力衰竭、胰腺炎和周围神经病等并发症。
英国国家处方和皇家医师学院于2001年制订,后经修改的一份用药指南(NICE 2011)用于WE的即时治疗,简介如下:(1)硫胺素500 mg静脉滴注,每日3次,共2~3 d;25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3~5 d。每次静脉滴注时间须超过30 min,用50~100 ml生理盐水稀释;(2)口服硫胺素100 mg,每日3次,用于住院期间及院外治疗。同时监测血液电解质,血压及肾功能等。指南中规定的硫胺素剂量较大,用药皆为静脉滴注,仅能供我国神经内科和急症科医师参考。当患者有酗酒情况,酒精影响硫胺素的跨膜系统和干扰硫胺素的利用加重可导致KS的发生,故此时需较多剂量的硫胺素治疗,并须经胃肠外给药。
八、结语
慢性酒精中毒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遗传因素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慢性酒精中毒所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除了与酒精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相关以外,也和人们对酒精的耐受性相关。酒精的耐受性个体差异很大,从遗传的角度分析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个体基因的多态性。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医疗服务创新论坛暨第七届中国健康年度总评榜:对话医疗创新实践家,见证健康服务新时代;寻找年度榜样,见证发展历程,共享成长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