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以上的人积极做好预防脑出血的工作,对于保障身体健康和长寿是非常必要的。怎样预防脑出血呢?根据发病因大及临床实践可归纳为10个必须。
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细胞室的科研人员最近公布的一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脑内靠近损伤部位移植胚胎神经干细胞,可有效改善脑出血动物的运动功能,这项由中国博士后基金和北京市青年科技骨干培养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为未来临床治疗脑出血带来了希望。
由于大脑是高度需氧器官,因此对缺氧的耐受性最差。常温情况下,脑细胞在没有氧气供应时超过4分钟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坏死。还有一点必须指出:在患者心脏骤停后,其脑损害的程度与本人体温和环境温度成正比,温度越高,脑细胞代谢越快,坏死越快。反之,温度越低,脑细胞坏死越慢。所以在寒冷发病现场抢救患者,复苏成功率较高。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的搬动,翻身时应保护头部,动作轻柔得体,以免加重出血。
复发性脑出血对脑组织的破坏更为严重,脑的自身修复能力更差,其致死率和致残率更高。一般脑出血幸存者只注意后遗症的治疗和康复,放松了对脑出血复发的防治,致第一次脑出血后原有的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和糖尿病等致病因素未能得到继续治疗和完全消除,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还在进展。遗憾的是,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至今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鼻出血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人们已司空见惯、处之泰然;脑卒中会使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甚至生命,往往让人们谈虎色变。谁又会把鼻出血与脑卒中联系起来呢?
总的来说,脑出血一般起病较急,发病时间只有数分钟或数小时,但脑出血还是有其逐步发展演变的过程。在起病初期会或多或少表现出一些异常情况,即出现一些有预兆的前驱表现。在发生脑出血的患者中,50%有先兆症状。
2009-07-21近年来,一些晨练的老人喜欢选择到高山上去锻炼。认为,此举除能进行登高训练外,而且那里的空气新鲜,是锻炼的好地点。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黄一宁教授指出,抗凝血、抗血小板
药物和降血脂药物对脑梗死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预防作用,但是要注意这些药物可以引起脑出血。
夏天里睡个午觉,可以很好地给身体“充电”。不过很多办公室一族不得不趴在桌子上打盹,这不但可能压迫眼球、胸部,还可能导致腰肌劳损、大脑缺血缺氧等。
一些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差,常忘记服药,觉得漏服一两次没关系,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有可能诱发中风。建议中老年朋友将自己常服的降压药、降糖药、强心药等分开包装,上面注明服用日期及早中晚服药的具体时间,或者把每日用药种类按时间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家中醒目处作为备忘录。工作繁忙的朋友应备三套药,办公室、家里、手提包内各一套,随时提醒自己服药。
一侧或两侧都闻不到味的同时,还会觉得有慢性头痛、精神障碍,这可能是颅底有肿瘤压迫嗅觉神经,需格外引起重视。
脑出血是脑血管意外范畴内的一种疾病,是脑内微血管破裂引起出血的急性疾病,临床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正确识别脑出血的早期信号,可有效地防止脑出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