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脑卒中的致死率、致残率极高。因此,医生和家人非常关注患者的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这也成为目前康复训练的重点。但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即血管性认知损害)这一最常见症状常被医生和家人忽视。殊不知,认知障碍会直接影响脑血管病的康复。
庆主任介绍,现在中青年人出现脑出血的病例越来越多,这些年轻人看上去身体很好,在日常生活中也从没有量过血压。而一旦发现一些症状,就将可能得脑出血。
不蹲便蹲便时下肢血管会发生严重屈曲,加上屏气排便,腹内压力增高,可使血压升高,就有可能发生脑血管意外。而坐便不会引起血压升高,可减少脑溢血发生的几率。
2009-08-14英国一名青年在迪士科狂跳“摇头舞”时突然暴毙,验尸官怀疑他是头部剧烈摇晃和碰撞而导致脑出血。当局呼吁年轻人在圣诞狂欢时要加倍小心,以免乐极生悲。
40岁以上的人积极做好预防脑出血的工作,对于保障身体健康和长寿是非常必要的。怎样预防脑出血呢?根据发病因大及临床实践可归纳为10个必须。
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细胞室的科研人员最近公布的一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脑内靠近损伤部位移植胚胎神经干细胞,可有效改善脑出血动物的运动功能,这项由中国博士后基金和北京市青年科技骨干培养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为未来临床治疗脑出血带来了希望。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的搬动,翻身时应保护头部,动作轻柔得体,以免加重出血。
复发性脑出血对脑组织的破坏更为严重,脑的自身修复能力更差,其致死率和致残率更高。一般脑出血幸存者只注意后遗症的治疗和康复,放松了对脑出血复发的防治,致第一次脑出血后原有的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和糖尿病等致病因素未能得到继续治疗和完全消除,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还在进展。遗憾的是,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至今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一些晨练的老人喜欢选择到高山上去锻炼。认为,此举除能进行登高训练外,而且那里的空气新鲜,是锻炼的好地点。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黄一宁教授指出,抗凝血、抗血小板
药物和降血脂药物对脑梗死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预防作用,但是要注意这些药物可以引起脑出血。
夏天里睡个午觉,可以很好地给身体“充电”。不过很多办公室一族不得不趴在桌子上打盹,这不但可能压迫眼球、胸部,还可能导致腰肌劳损、大脑缺血缺氧等。
脑出血是脑血管意外范畴内的一种疾病,是脑内微血管破裂引起出血的急性疾病,临床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正确识别脑出血的早期信号,可有效地防止脑出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