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正值第10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为“关注轻型卒中”,口号是“防微杜渐、共筑防线”。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当天在该院举办了一场大型的“世界卒中日大型健康教育及义诊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
黄力院长致辞
徐安定副院长科普讲座
台下观众座无虚席
大会现场
义诊现场:卒中风险评估
义诊现场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徐安定教授、神经内科副主任黄立安教授、神经内科副主任张玉生教授分别为广大市民做了精彩的脑卒中科普教育讲座,让大家懂得了最为全面的中风基础常识,学习了最为全面的中风救急技巧,第一时间学会应对中风,还学会了一些防止中风发生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更好让自己的生活方式搭配治疗,能最大限度减少中风的概率,让疾病得到最大化的处理,第一时间掌握自己的健康,不再迷茫。
广东地区缺血性卒中比率较高
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中风,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的疾病,这种病是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临床上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缺血性卒中包括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等。
徐安定教授指出,因广东地区经济比较发达,高血压人群控制血压较好,饮食上较为清淡,缺血性卒中的患者比出血性卒中患者要多一些,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症状一般比较平缓,绝大多数患者意识清楚,表现为半身瘫痪或无力、言语困难、肢体麻木等。这是广东脑卒中发病和我国北方地区脑卒中发病相比的一大特点。
关注轻型卒中 如获知大地震前的前兆
所谓轻型卒中,多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也称“小中风”,约有1/3的脑卒中发病前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是因为输送到脑部的血液和氧气暂时中断所致。
目前我国轻型卒中的患者有2000万,这类患者,其实与脑梗死没有实质性区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每10个人中就有1人会在7天之内发生中风,每3个人中有1人会在之后发生中风,每3个人中有1人会在之后发生心肌梗死。
“如果说真正的脑卒中是一场大地震,那么小中风就是地震来临前的先兆。”徐教授做了个形象的比喻,“这种小中风是强有力的先兆,其实有这种发作,也算是大病来临前的一次提前预告,就看是否能抓住这个机会,如不积极预防,真正的脑卒中将会在短期内发生。”
那么轻型卒中有何特点,如何识别?徐教授举了个例子,患者熬夜打麻将,躺下后觉得单侧手麻木,但因发作时间很短暂,发作的程度很轻微,患者而放松了警惕,第二天起床就已为时已晚。徐教授指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常表现为突然的上肢、下肢无力、视力减退等,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最多不超过24小时完全缓解。
控制好血压血糖 远离卒中
徐教授指出,虽说中风迅猛如虎,但70%的中风是可以预防的,由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其他慢性病的多发导致中风高发,如能控制好血压、血糖,不吸烟、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心态。掌握轻型卒中等知识,对此小中风现象千万不可大意,一旦发现,无论轻重,应立刻送往医院诊治,这样能确定是否是大中风的早期表现,便于及时治疗;通过全面检查能确定该患者中风再发的可能性有多大,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做到以上几点,“远离卒中、不患卒中”不再是一句空话,将会为我们晚年幸福生活保驾护航。(通讯员:温志勤、张灿城)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